高考已進入錄取階段,如果你收到了與自己的理想專業或院校有差距的錄取通知書,你會去報到嗎?其實,近幾年,高校轉專業已不是什麼新鮮事。每年高招咨詢會上,家長咨詢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學校是否能轉專業,而高校為了吸引生源,也把轉專業當成吸引生源的砝碼之一。但是,記者通過調查發現,大多數院校對於轉專業依然有許多限制性的條件,並非“想轉就能轉”。
  我國部分高校在過去十年間,推出了換專業政策,這是有利於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舉動,也可一定程度修補高考錄取時的遺憾。但到現在為止,大多實行換專業政策的高校,換專業比例最多不超過30%,只有中科大一家,號稱100%可換專業。大學換專業比例有限,與學校資源有關,更受制於目前的高考錄取制度。
  我國高考錄取時,要求考生填報具體的專業志願,於是,在錄取時,除有學校投檔分之外,還有專業錄取分,進校之後,學生的學籍是具體到專業的,所謂一個蘿蔔一個坑。學生如果要換專業,當初錄取時的專業錄取分,就是一大障礙。
  現在有的學校突破了這一障礙,甚至可以文理科專業互轉,但轉專業需要學生達到一定的學習成績要求(有的要求全系前幾名)、參加轉專業考試,並不是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轉。這甚至出現了一個特別荒謬的現象:努力學習好本專業以達到不學習本專業的目的。對此,有的專業的教授是很反對換專業這一政策的。
  學生在大學里換專業,也有不少非常盲目,並不是出於自己的興趣,而是選一些可能“好就業”的熱門專業。而這與目前實行換專業政策的高校的辦學定位並不吻合——實行換專業政策的高校,都為985高校、211院校,他們的辦學定位,不應該以就業為導向,而應該以能力為導向。
  實現學生自由選專業,關鍵在於兩方面。一是改革現在的高考錄取制度,推行學生和學校的雙向多選,即一名學生可自由申請多所大學,拿到多所大學錄取通知書再選擇,這可讓學生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。二是部分高校推行通識教育,淡化專業界限,拓寬專業面,增加選修課,減少必修課,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和素質。在低年級時不分專業,到高年級才結合自己的興趣、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方向。
  這同時需要大學重視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。在目前沒有選擇的學習環境中,很多學校並不重視對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,隨著學生的選擇權增加,規劃教育應成為大學的必修課程,要培養學生自主規劃的意識和能力。蔣理(上海教師)  (原標題:如何才能做到自由換專業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icyxltbohq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